初一历史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7-11 16:13:19
进入初中学习之后,我们大家要学习的科目大大增加。在我们每一门科目的学习上,想要更好的做好每一门的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初一历史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初一历史学习有用。
一、原始社会时期,从事农耕生活氏族有哪些?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最早的人类名称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情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外貌特征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木棒
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种
生产活动采集野果、偶尔猎获动物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代表)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外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捕鱼
观念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
社会组织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其他其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居住情况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工具磨制石镰、石锄等,还出现铜器
生产活动农业、手工业(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产关系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二、在传说时期,黄帝教会人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
在历史传说中,黄帝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他和他的臣子们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制丝,黄帝的粮官杜康发明了造酒,黄帝的陶正宁封子发明了烧陶,黄帝的医官雷公、岐伯发明了医术。此外黄帝本人还发明了造车、修建宫室、算术、音律等。
三、夏、商、西周的建立概况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四、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牛耕的使用状况,水利工程的发展状况?
都江堰:战国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三大工程:“分水鱼嘴”(是江水分为内江与外江)“飞沙堰”(防洪、排沙)“宝瓶口”(控制引水量)。
作用(为什么都江堰能够于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2、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六、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各派观点?
学派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七、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状况?
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看是由其时代特征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出现了变革的局面。在由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形成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复杂的阶级关系,许多思想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当时的大变革都提出了反映自己利益的观点和主张,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
八、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对皇帝负责;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
4、统一车辆形制、文字、货币、度量衡;(A、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更为简单的隶书。B、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5、组织修补长城;
6、焚书坑儒。
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加强监察制度;
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
5、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6、派张赛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十、秦朝统治时期的暴政有哪些表现?人民如何反抗?
表现:1.刑法苛严2.赋税沉重3.兵役徭役繁多4.焚书坑儒
灭亡原因:1.实行残暴的统治,人民苦不堪言;
2.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大泽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进而推翻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十一、秦汉文化状况
1、秦汉文化的特点
:①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如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与此同时,边疆民族文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不同风格。原因:秦汉为大一统和多民族国家。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如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西传等。原因:国家强盛、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开辟等。③水平居世界进步地位:如张衡的地动仪、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九章算术》、造纸术的发明等。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教育先进、优秀人才的涌现。④气势恢弘:如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史记》等。原因:国家统一、强盛。
2、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②西汉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③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医学: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③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之为“医圣”。④华佗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比西方早1600多年。
4).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絮纸和麻纸。②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3、哲学与宗教
1).两汉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①西汉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确定儒学的统治地位。②王充的唯物思想独树一帜,反映了两汉时期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③佛教传入,道教产生,中国古代宗教格局的基本框架形成。
2).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天人三策》一书中。
3).王充的唯物思想:批判神学,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衡》一书中,反对天人感应说,是无神论者。
4).佛教的传入:西汉末年(时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并建白马寺,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5).道教的形成:由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而成;道教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东汉末年,道教派别有张角传授的太平道,张陵、张鲁传布的五斗米道。
4、史学与文学
1).史学:①西汉司马迁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②东汉班固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2).文学:①两汉文学的特点:以赋和乐府诗最为突出,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②汉代诗歌以“乐府”为代表。
5、雕塑与绘画
十二、汉匈关系是怎样的?汉武帝为什么能反击匈奴?昭君出塞贡献?
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
自从她自愿嫁给呼韩邪以后,西汉与匈奴之间友好相处了较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婚姻,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三、张骞出使的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四、概述“丝绸之路”对中西方交通的贡献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十五、魏蜀吴三国政权建立时间,南北朝的朝代更替顺序?
1、三国鼎立(220——280年)
官渡之战(200)——曹操统一北方(政治策略、重视人才、屯田)
⑴形成过程:刘备占领益州(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208)——
孙权占据江东岭南(卫温访问夷洲)
曹丕称帝(220)——曹魏
⑵形成标志:刘备称帝(221)——蜀汉
孙权称王(222)——东吴
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根本原因)
原因:政治——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⑶评价认识:外交——吴蜀联合抗魏,力量均衡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基础
地位:促进江南和西南地区的开发,
促进民族融合
2、西晋的统治(266——316)
⑴建立:司马炎废魏称帝(266)
⑵统一:武帝灭吴,南北统一(280)
⑶灭亡:刘渊反晋,愍帝被俘(316)
速亡原因: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八王之乱(晋惠帝)
民族矛盾:刘渊反晋永嘉之乱(晋怀帝)
阶级矛盾:流民起义
3、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317——439)
⑴东晋的统治:司马睿建晋;刘裕灭晋
⑵十六国的更替:五胡乱华
刘渊建汉——起兵反晋(304)
前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383)
4、南朝与北朝的对峙(420——589)
⑴南朝的更替:宋(最强大)、齐、梁、陈
⑵南朝特点:定都建康、偏安江南、武将夺权、开发江南、佛教兴盛、士族强大
⑶北朝的更替: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
⑷北朝的政治:北魏统一北方(439)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封建化进程;加速民族融合
北周武帝改革——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朝代更替:东魏→北齐
曹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
东汉三国蜀汉西晋↘隋朝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十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概况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①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5926—3.415927之间,比欧洲早近1000年;又著《缀术》等书。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①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他写的《抱朴子》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萧梁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的盛行:名僧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反佛与灭佛:①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提出反佛思想。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为巩固统治,曾先后两次灭佛。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1.文学特点:①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②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③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出了一批杰出诗人。
2.建安文学: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的诗赋内容充实、风格苍凉、富有生气,史称“建安文学”。
3.田园诗: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
4.南北朝民歌: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①东汉末年(时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②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
2.绘画艺术成就:①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3.石窟艺术宝库: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十七、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十八、列举以小胜多的战役?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马隆3500——数万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8千——10万全歼敌军
只要我们大家能够掌握科学的初一历史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历史学习就一定能够变得轻松起来。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做好初一历史的学习,考出好的历史成绩。
热门资讯
-
天津期末考卷丨天津各区历年期末考试卷免费领取
2022-12-02 -
天津: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统一考试考前提示
2021-12-09 -
高考一轮复习来袭,考生要处理好4种关系
2018-11-09 -
★天津小升初民办校通过什么方式报名
2018-11-09 -
中考体育备考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
2018-11-09 -
★2019年天津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
2018-11-08 -
2019年天津中考招生【英华国际学校往年招生比例】参考
2018-11-08 -
2019年天津中考招生【益中学校往年招生比例】参考
2018-11-08 -
不等双11!学大千元礼包免费
2018-11-08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