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三数学下册说课稿-三角形的内切圆说课稿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3-29 16:21:55


说课稿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老师所讲内容中的重点知识,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初三数学下册说课稿-三角形的内切圆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求作三角形内最大圆的问题引出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概念。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本节课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在学习内切圆概念时,把内切圆与外接圆进行了比较,体现了类比的思想;在应用概念进行计算时,由特殊的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三角形,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例2体现了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的思路,渗透了方程思想。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

② 掌握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

③ 通过例1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与三角形的外接圆进行类比,从而认识三角形的内切圆,理解内切圆;

②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直观认识过程到理性认识过程,从而建立三角形的内切圆概念;

③ 通过例2的教学,进一步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的思路,渗透方程思想。

(3)情感与态度:

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② 通过对三角形的内切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

(2)难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与切线性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例2)。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类比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从一个生活问题入手,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电教手段,生动直观地分析问题,从而获取感性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同时诱导和启发学生与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比,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2、教学手段:

为了更形象、只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三、学法分析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分析讨论、类比归纳,最后抽象出有价值的理论和知识,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概念的引入

(1)提出问题:想当设计师吗?谁都会有机会!

如图1,园林部门准备在公园的三条小道围成的地块内建造一个圆形喷水池,要求它的面积尽量大,该如何设计呢?

(诱人标题,鲜活实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2)分析问题:(对此问题,学生会有直观的认识,但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

学生很容易想到:“要使圆尽量大,应该让圆尽量贴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 A

引导1:“你们所谓的‘贴在’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吗?”

(让圆与三角形的三条边相切)

屏幕上打出图2 B C

(有直观图形借鉴,给分析思考带来方便,这是在 图2分析作图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引导2:“我们要作一个圆,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圆心和半径)

“那要作图2中这样的跟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圆心和半径如何来确定呢?”

首先看圆心,要使得圆与三边相切,则圆心到三边的距离应该满足什么关系?

(由于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因此学生容易想到“与三边相切”就是圆心到三边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顺势引导:“要满足到三边距离相等,那首先应该满足到两边距离相等,如图2中,到AB、AC距离相等的点在什么位置呢?”

(一般情况下,会有学生提出在∠A的平分线上,如果确实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出,则教师可提示:大家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吗?)

“到AB、BC距离相等的点的位置呢?”(∠B的平分线上)

“所以到三边距离都相等的点应该在什么位置?(既在∠A的平分线上,又在∠B的平分线上,也就是在角平分线的交点。)

解决了圆心的问题,半径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上面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学生对此问题的感性认识逐渐提升为一种理性的分析,实现了教学目标)

(3)解决问题

在找到作图途径后,教师示范作图,并让学生自己说出作法,进而引导学生:“这样的圆可以作几个?”得出如下结论:和三角形的各边相切的圆有且只有一个。

2、概念的形成

完成作图后,教师可以引出内切圆的概念:象这样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作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作圆的外切三角形。

对于此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在本节课中遇到的第二个认知障碍,要跨越此障碍,可采用以下措施:

(1)教师板书概念:

教师板书的时间,也是给学生记忆的时间。我这里所指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这句话,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要从“内”和“切”两层意义上去理解地记忆:“内”是指这个圆在三角形内;“切”是指圆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

(2)给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辨别

直观的图形更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启发学生将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的相关内容进行类比,以加深对这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图形⊙O的

名称△ABC的名称圆心O的名称圆心O的确定“心”的

性质

⊙O叫做△ABC的内切圆△ABC叫做⊙O的外切三角形圆心 O叫做△ABC的内心作两角的角平分线内心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O叫做△ABC的外接圆△ABC叫做⊙O的内接三角形圆心 O叫做△ABC外心作两边的中垂线外心O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尤其强调内心的确定:它是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由此又引出了一条重要的辅助线:连接内心和三角形的顶点,该线平分三角形的这一内角。(强调这点,是为了给后面的例题讲解作铺垫。)

3、概念的应用

掌握了概念,学生不禁会产生疑问:“我们学这个概念是为了什么?”接下来我们研究对于这个概念的应用,它主要用来求三角形内最大圆的半径。

(1)讲解例1:如图,一个木摸的上部是圆柱,下部是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直棱柱.圆柱的下底面圆是直三棱柱上底面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已知直三棱柱的底面等边三角形边长为3cm。求圆柱底面的半径。

分析:首先要引导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原实物图形的俯视图),启发学生要把求圆柱底面半径归结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D=1.5,连接 OA即得OA平分∠ACB=30°。

(2)变式:若将例题中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改成直角三角形,且三条边长分别为3,4,5,你能求出内切圆的半径吗?

此时,学生可能遇到困难,因为这时给的条件无法象原题那样用到构 造的直角三角形中去,但是学生应该会发现CEIF是正方形,因此教师可以启发: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求半径转化成求CE的长呢?CE的长会跟我们现在知道的条件——三条边长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想,设CE长为x,利用切线长相等性质来构造方程求解CE,从而得到半径。

(3)有了上述铺垫,再来看例2:

如图,设△ABC的周长为c,内切⊙o和各边分别相切于D,E,F。

求证:AE+BC=

学生会发现例2的本质和变式是一样的,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说明:在做变式时,学生也有可能想到用面积法来求解,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因为面积法也是我们解决与内心有关的问题的常用方法,而且也可以由此将直角三角形推广到一般的三角形,得到三角形面积S、周长l与内切圆半径r之间的关系(即课本59页课内练习第2题)。总之,对于变式的两种解法都要介绍,并且都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况。

(4)解决引例(前后呼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4、概念的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你还有什么想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时,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说.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继续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任意三角形都有内切圆,而且只有一个,那么其他多边形是否也一定会有内切圆呢?以四边形为例,请有兴趣的同学加以探究。激发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有不断提出新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文是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初三数学下册说课稿-三角形的内切圆说课稿,希望我们能够从阅读说课稿中获得进步,更多的说课稿请关注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