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解析三步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9-06 20:43:42
高中语文考试中古诗词阅读也是重要考查的内容,要想做好这一类型的题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古诗文题的解答效率,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诗词解析三步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第一步:写了什么?
我们阅读古诗词,首先要看文本中写了什么。根据诗词的内容,这个“什么”我们可以用“人”、“事”、“景”、“物”来代替,即第一步我们要看诗词中究竟写了什么人,或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很多题材的诗歌都要涉及到人,比如游子思乡、边塞战争、闺妇怨夫、怀古咏史等,就是写景抒情、叙事言志的诗歌,都要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就要通过诗句的内容及含义,分析诗歌写了什么人,了解人物的大体情况,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即是说通过阅读诗歌,知道它写的是哪一类人,是游子还是思妇?是征夫还是隐士?是自己还是别人?要辨明人物身份的类型,才能对诗歌内容作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例如2002年高考题,赏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从“闻折柳”想起“故园情”,可知这正是写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我们也可以从诗中看到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孤单寂寞,思乡思亲的游子形象。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个渔翁形象,从山没有鸟飞,路没有人踪这样的环境中,渔翁还在专心钓鱼,以及“孤”“独”两个字可以明确,这是一个孤傲清高、凛然不可侵犯的渔翁。我们从柳宗元被贬柳州,以及他正直而脱俗的人生可知,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他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再看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从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略事梳洗,即靠楼盼人归,然而千帆过尽皆不是,失望之情跃然脸庞。悠悠的江水带走了余晖,使她空自伥望,黯然神伤,柔肠寸断,这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有些叙事的诗歌,常常把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读者首先要弄清诗歌中究竟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把人、事、景、物再现出来,从而理清事情的基本内容,即事情的起止经过。再理解它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起到什么作用。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有座百尺高的烽火楼。在黄昏时分,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如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这首诗前三句写景叙事,最后一句抒情,抒发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有些写景的诗歌,题目中会问到“这首诗写了什么意象?”或“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弄清了诗歌中描写的这些景物,对理解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很多写景状物的诗歌,或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或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构成完美的意境。因为作者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情,因此我们就要通过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把握景与情的内在关系,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与诗歌的主题。
例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空林”炊烟,诗人登高远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 “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一片层峦叠翠的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在山中“观朝槿”,在松下“折露葵”,不“与人争席”,优美的自然风光,衬托出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充分显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高考中常常这样出题:
1.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叫做“分析意境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而答题时就要抓住诗句或一些词语,展开自己的想像和联想进行再创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我们阅读古诗词,第一步就要抓住这些诗歌中最表面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即诗词中所写的人、事、景、物,为下面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服务。
第二步:抒了什么情?
古人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无论是写人叙事,描景写物,还是写边塞战争、咏史怀古,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只是不同的作品抒情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直接抒情,有的间接抒情。而准确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又是评价古典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关键。所以前面第一步理清了诗歌中写了什么人、事、景、物,这就为第二步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通篇写景,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欢悦之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又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抒发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离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真情。在这首赠别诗中,诗人就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却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安已经被叛军破坏,只有山河依然存在。长安城中春天已经到来,却只有野草树木丛生。感伤时局看到花开也使我落泪,遗憾离别,听见鸟鸣也使我心惊。战火持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信能抵上万两黄金。满头稀疏的白发越搔越少,竟然插不住发簪。本诗深深地刻画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仿佛真切地看到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眼看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子,潸然泪下的诗人形象。
这些诗词,都是在对人、事、景、物的叙写中抒发感情的,有的直接抒情,有的间接抒情,无论是哪一种抒情方式,我们都要弄清其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对比、夸张、设问、反问、互文、双关等修辞手法,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比兴、联想、想象、象征、用典、抑扬等表现手法。在一首诗中,往往几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读者就要分清主次,看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上面第一、第二步已举了一些例子,下面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1、 表达方式
记叙
如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记叙了自己在瓜洲渡击败金军及收复大散关的往事。
描写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的描写,写出了草原的壮美。
议论
如元稹的《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后两句点出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通过描绘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欢悦之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物)。
2、 修辞手法
比喻
如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
对比,对照
对比,对照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再看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消长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夸张、拟人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诗句采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双关
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运用“晴”与“情”谐音双关,巧妙地刻画出热恋中少女内心热烈而复杂的感情。诗歌以景衬情,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3、表现手法
起兴
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衬托或烘托
例如陈与义的《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又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比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诗的开头正面写罗敷的住处、劳动和穿着,接下去从侧面烘托——她的美使“行者”放下担子抚摸胡子,使“少年”无意摘下帽子。使“耕者”忘了耕地,“锄者”忘了锄田,而且回到家里还互相埋怨,因贪看罗敷误了正事。这里尽管没正面写罗敷的长相,但这种侧面烘托却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点。
烘托除了通过旁观者的反应进行侧面烘托之外,用彼物衬此物,也是诗歌中常见的。这种衬托手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正衬(陪衬),一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乐衬乐,以苦衬苦。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干宠爱在一身”,诗中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以烘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以美衬美的正衬手法。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美衬丑,以丑衬美,以乐衬苦,以苦衬乐之美。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这种音响本来就是破坏山林幽静的,可是在特定情况下,这一噪一鸣反而显得“林逾静”“山更幽”了。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
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托物言志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本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托物言志。
高中语文诗词解析三步法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之后学会学以致用,这样就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轻松作答。
热门资讯
-
天津期末考卷丨天津各区历年期末考试卷免费领取
2022-12-02 -
天津: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统一考试考前提示
2021-12-09 -
高考一轮复习来袭,考生要处理好4种关系
2018-11-09 -
★天津小升初民办校通过什么方式报名
2018-11-09 -
中考体育备考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
2018-11-09 -
★2019年天津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
2018-11-08 -
2019年天津中考招生【英华国际学校往年招生比例】参考
2018-11-08 -
2019年天津中考招生【益中学校往年招生比例】参考
2018-11-08 -
不等双11!学大千元礼包免费
2018-11-08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