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1-18 19:20:23


文言文是我们语文学习必考的题型之一,所以学好文言文还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做好文言文,主要的还是要掌握课本上的文言知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当然文言文阅读也是有一些的技巧的,下面小编将给大家的就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1、迁移法。

所谓迁移法,即将学习过的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的含义加以记忆、积累,在遇到课外文言选段中相同的实词时,直接将其含义迁移过来的方法,它是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最基本的一种技巧。

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学》中有一句“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恃”的含义是“凭借”。那么,当我们碰到刘向《新序·固桑论人才》中“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这一课外文言语句时,其中“恃”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又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中我们学过“何坐”、“坐盗”中“坐”字应理解为“犯罪”,因此,当看到《史记·缇萦救父》中“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时,只需迁移一下,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坐法”的含义,即“犯罪,触犯了法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适合于积累、迁移的实词大多为意思相对固定的一些词语,而对于“一词多义”这样的实词则需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分析,不适宜直接“照搬迁移”。

2、组词法。

现代白话文是由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故大部分词语的意思与古代“一脉相承”,加之古汉语往往具有“一字一词”的特点,所以直接使用组词的方法,不失为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一种有效办法。

例如,《列子·说符》中有这么一句“杨布怒,将扑之”,对其“怒”字的理解只需简单组词为“愤怒”即可。

所谓的“组词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一个字往往可以组成许多个词,究竟选择哪个词语才是正确的理解呢?这就需要在组词的过程中加以筛选。比如《晏子谏齐景公》中有一句“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对于“毕”的理解既可以组词为“毕业”,也可以组词为“完毕”,但稍加思考分析不难得出,古代无“毕业”之说,所以在文中应理解为“完毕”。

3、推敲法。

“推敲法”即根据句式特点或上下文含义,推敲其中某个较难理解的实词的含义,也就是俗话说的“猜”。

比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一句中,对“穷”字的解释就颇为困难。但是观察整个句式不难发现,“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属于排比性质,故“穷”和“上”、“入”一样为动词,由此不难得出其含义应理解为“穷尽,走到……的尽头”了。再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中,“了了”二字很难理解,但根据下文“大未必佳”的意思则很容易判断出“了了”与“佳”相对,即“聪明”。

4、拆字法。

中国的汉字多为形声字,即构成字的不同部首或表其意或表其音。根据这一特点,当遇到较为生僻的文言实词时,不妨将其“拆分”,根据偏旁对其含义进行推测,即是“拆字法”。

比如《无能子·鸠与蛇之争》中“夫汝毒于世人者,有心啮人也”一句中,“啮”字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较为生僻,但对其偏旁进行分析不难得出,这个字与“嘴巴”、“牙齿”有关,再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它是“咬”的意思了。再如文言文中常出现的“赀”等相对少见的字词,拆分起偏旁,“贝”为古代货币单位,就不难解释“赀”为“财物、盘缠”了。

当然,这些理解实词的办法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很多时候考生可以将其综合运用以拓宽思路。同时,在日常学习中,适当的对一些常见实词进行系统归类也是快速提升解释文言实词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文言文中常出现“乃”、“遂”、“辄”等字,三者均表示承接关系“于是,就”,就可以归为一类进行识记;而“行”、“走”、“趋”三字都与“走路”有关,但“行”侧重表示“一般意义的行走”,“走”带有“小跑”性质,“趋”则专指“快步走”,也可作为一组近义词加以区分记忆。

想学好课外的文言文都是以掌握好课内的文言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同学们要认真的掌握好相关的文言知识。上面给大家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大家可以学习。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