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5初二语文下册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0-21 18:43:17


在初二语文学习中,我们会重点学习五柳先生传这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难点的学习,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2015初二语文下册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整理,希望你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好好利用我们的总结。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明确学习目标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二、自学生疑: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4)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三、学习释疑: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四、点难拨疑1: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在上面文章中,我们学大语文教师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2015初二语文下册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整理,希望你按照我们的总结进行学习。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